CONSTRUCTION OF UNWBO NATIONAL INTERNATIONAL CREDIT RATING SYSTEM
National international credit refers to the creditprovided by countries to each other and has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basis andinternational legal basis.mainly include:
The national government's international politicalcommitment; 10%
The national enterpris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reditsystem; 6%
The national productivity authenticity system; 18%
The national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contribution rate system; 9%
The national internat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strength weight (in all walks of life around the world, National internationaltrade world international brand health, safety, authenticity, reliability,scientific content weight, etc.); 37%
The national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edit weight(international bank credit,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credit, internationalgovernment credit,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institution credit and internationalleasing credit, etc.); 16%
The national International civilized brand behaviorsystem for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in the country.4%
全球国家国际信用评级体系评价标准建设
国家国际信用,是指是各国相互之间提供的,具有国际科学依据和国际法力依据的信用。
主要包括:
国家政府国际政治承诺;10%
国家企业国际间经济信用体系;6%
国家生产力真实性体系;18%
国家国际科学技术贡献率体系;9%
国家国际综合经济实力权重(在全球各行各业中,国家国际贸易世界国际品牌健康性、安全性、真实性、可靠性、科含量权重等);37%
国家国际金融信誉权重(国际银行信用、国际商业信用、国际间政府信用、国际金融机构信用和国际租赁信用等);16%
国家各界人士国际文明品牌行为体系。4%
1. Evaluation metho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methods mainly include qualitativeanalysis method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 subjective rating method andobjective rating method, fuzzy mathematical rating method and financial ratioanalysis method, factor analysis method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method,static rating method and dynamic rating method, and predictive analysis method.It is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default rate model methods, etc., as well asrating methods for various industries.These methods overlap with each other,each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inues to evolve, relying more on therater's comprehensive judgment of the rated object.
1、评价方法
综合分析法,以世界品牌组织的wibeis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世界国际品牌的基础数据库为基础与基石,主要有定性分析法与定量分析法、主观评级方法与客观评级法、模糊数学评级法与财务比率分析法、要素分析法与综合分析法、静态评级法与动态评级法、预测分析法与违约率模型法等等结合运用,同时还有各行业的评级方法。这些方法相互交叉,各有特点,并不断演变,更多地依赖于评级人员对受评对象的综合判断。
2. Rating principles
Credit rating is not for the purpose of pursuing highprofits, but is an important form of realizing the scientific authenticity and reliabilityof brands and strengthening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on the premiseof being non-political, non-economic and non-profit.It follows the principlesof equality, mutual benefit and respect for the sovereignty of all countries,and is pure science without any political or economic conditions attached.
Wwibdc the international credit rating system modelconsists of three parts: international credit rating regulatory organizations,international credit rating agencies, and international credit ratingstandards. It implements the principle of separation of three powers,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basis and international legal basis.
1.1 International credit rating regulatory organizations
World Brand Organization National International CreditManagement Committee.The organization is non-sovereign and consists of ratingregulatory agencies from various countries. Its responsibilities are: planning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rating system and formulatinginternational rating regulatory rules, gui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atingsystems in various countries, regulating the behavior of rating agencies, andpromoting the upgrading of credit rating standards.
2.2 International credit rating agencies
United Nations World International Brand Rating CenterNational International Credit Rating Committee.This agency is a non-sovereignprofessional credit information service agency composed of private institutionsfrom various countries. Its responsibilities are: to formulate unifiedinternational rating standards, participate in the rating affairs of eachcountry, form a dual rating mechanism for all debtors, and conduct rating riskchecks and balances. and prevention.
2.3 International credit rating standards
World Standards Professional Committee of the WorldQuality Committee.Formulate a development plan for rating standards andencourage rating agencies to implement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m.International rating agencies should regard the formulation and improvement ofstandards as their core work and ensure their objectivity through institutionalmechanisms.
2、全球国际评级评价体系
信用评级评价不是以追求高额利润为目的,而是在非政治化、非经济化、非利益化的前提下,实现品牌科学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加强全球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形式。它遵循平等互利和尊重各国主权的原则,在纯科学中不附带任何政治、经济条件。
世品委全球国际信用评级评价体系模式由国际信用评级监管组织、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国际信用评级标准三大部分构成,实施三权分立(品牌立法、品牌行政、品牌司法)、四权独立(评级标准权、评级评价权、评级认定权和评级监督权),品牌国际科学依据与国际法力依据贯彻始终的原则。
2.1 全球国际信用评级监管组织
世界品牌组织国家国际信用管理委员会。该组织属非主权性质,由全世界各国评级监管机构组成,其职责是:规划国际评级体系发展制定国际评级监管规则,指导各国评级体系建设,规范评级机构行为,推进信用评级标准升级。
2.2 全球国际信用评级机构
联合国世界国际品牌评价中心国家国际信用评价委员会。该机构是非主权性质的专业信用信息科学评价机构,由各国政府组织、私营机构共同组成,其职责是:制定统一的全球性国际评级评价标准,参与每个国家的评级评价事务,形成对所有债务人的双评级机制,进行评级风险制衡与防范。
2.3 全球国际信用评级评价标准
世品委世界标准专业委员会。制定评级评价标准发展规划,激励评级评价机构落实并不断提升,国际评级评价机构应当把标准制定与完善作为其核心工作内容,通过体制机制保证其客观性。
3. Four basicprinciples for building a new international credit rating system
The reform of theinternational rating system should draw lessons from the global credit crisis(it cannot be nationalized, corporatized, or profit-oriented), follow the lawsof credit economy and rating development, focus on the overall interests of theworld, all mankind, and the entire society, and adhere to the four basic inprinciple.
3.1 Global principles
The design of thesystem and mechanism ensures that consistent standards are used for rating andcontinuous risk tracking of every economy in the world, so that every ratinginformation can be compared.
3.2 Principle ofindependence
The three major componentsof the international rating system must adhere to non-state, non-political,non-profit, non-competitive and impartial.
3.3 Consistencyprinciple
Use globally unifiedworld international brand evaluation and rating standards to measure the creditrisks of different economic entities to ensure the objectivity of ratings.
3.4 Internationalregulatory principles
Use the world brandorganization's globally consistent international rating supervisionstandards to supervise all rating actions of rating agencies. Nationalsupervision cannot replace international supervision.
3、构建新型全球国际信用评级体系四项基本原则
改革国际评级体系应当汲取全球信用危机经验教训(不能一国化、公司化、利益化),遵循信用经济和评级发展规律,着眼于全世界、全人类、全社会的整体利益,坚持全球统一规则、标准、法力、科学,全球统一平等、自由、民主、人权,全球统一公平、公正、公道、公开,全球统一金融、货币、贸易和市场的四项基本原则。
3.1 全球性原则
从体制机制设计上确保用一致的标准对全球每一个经济体进行评级和持续风险跟踪,使每一个评级信息都可以进行比较。
3.2 独立性原则
国际评级体系的三大组成要素必须坚持非国家性、非政治性、非利益性、非竞争性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3.3 一致性原则
运用全球统一的WIBEIS世界国际品牌评价评级标准衡量不同经济主体的信用风险,确保评级的一致客观性。
3.4 国际监管原则
用世界品牌组织全球一致的国际评级监管标准监督评级机构的所有评级行为,不能用国家监管代替国际监管,也不能用美国监管代替世界监管。
4. Main problems andshortcomings of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rating system
4、现行国际评级体系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国际信用分社会主义国际信用与资本主义国际信用两大正营。
现行国际信用评级体系主要是以美国的政治、文化、法律为背景的资本主义国际信用体系,诞生于20世纪初。历经一百年经济危机与金融风险的洗礼,已经成为全球资本市场不可动摇的权威地位。
美国是世界上资本市场最发达的国家,穆迪、标准普尔、惠誉国际三家美国公司是目前国际评级行业的垄断者。
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报告,在世界上所有参加信用评级的银行和公司中,穆迪涵盖了80%的银行和78%的公司;标准普尔涵盖了37%的银行和66%的公司,惠誉国际涵盖了27%的银行和8%的公司。
美国的评级业采用的是市场主导模式,欧洲的信用评级业是按照美国的模式发展起来的。法国信用评级的发展是由管理当局直接推动的,法国政府规定绝大多数的证券发衍赃有信用评级。在英国,金融市场历史悠久且规模较大,这使得英国的市场比欧洲其他国家更有可能和更愿意接受信用评级。在德国,信用评级主要开展于国际性债务的发行。
亚洲的信用评级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日本是在大批本土机构到海外资本市场发放债务的过程中,逐渐接受欧美的信用评级,之后随着股票交易和债券规模的扩大,评级业的地位逐渐确立。印度评级业始于1987年,在政府的支持下仅用了10多年就形成了全国统一的评级市场;1985年,韩国建立了本国的评级机构,政府对金融市场进行积极的开发和推进,规定公司发行超过一定数额的商业票据就必须经过信用评级。1982年菲律宾、1988年中国、1991年马来西亚也相继诞生了本国的评级行业。
以美国一国独大的国际信用评级体系,存在很大的问题,必须改革。
1、公司化评价极不靠谱。公司的主要任务与目的,就是利益最大化,在利益利润面前,很难有真实性、可靠性。
2、以市场化评级不科学。市场本身就是追求利益与利润的场所,不是追求真理、真实和科学环境。所以,标准完全市场化是极不负责和极不科学的行为。
3、以美国一国之文化、法律、习惯为基础和依据,不可能公平、公正和公道。
国际信用过去曾是帝国主义国家对欠发达和发展中国家进行掠夺与控制的工具,由于对债权国在财政上的依赖,使它们不仅在经济上受剥削,而且被迫接受各种奴役性的条件,从而加深了在政治、经济上的依附性,并最终沦为殖民地、附属国。
资本主义国际信用的不稳定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际信用虽然有了明显的发展,但由于资本主义世界各种矛盾的日益加深,这种国际信用并不是稳定的。表现在:①资本主义经济、货币的动荡不定。②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③短期国际资本的冲击。④资本主义信用机构的盲目竞争与扩张。
这些不稳定因素平时处于潜伏状态,然而,当政治、经济局势发生动荡时,它们的破坏作用就会爆发出来,导致偿债能力丧失、债务人破产、信用关系破裂,从而形成国际信用危机。
对于贷款国来说,对外贷款会给它们带来利息,带动商品输出,从而有助于维持国内经济繁荣;但是,另一方面,对外贷款会减少国内资本供应,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引起经济发展停滞的趋势。此外,不适当的、过量的对外贷款还会破坏贷款国的国际收支平衡,产生不良后果。
几次大的国际金融危机,均是由于这种不平等的国际信用关系和评级标准本身的问题的必然,也是各自为政,互不融合,社会主义国际信用与资本主义国际信用两大正营无法自身解决的现实必然。所以,改革现有国际信用评级国际标准、规则与秩序,实在不行,时不我待。
5、改革国际评级体系的总目标和三个阶段
5.1 改革国际评级体系的总目标
改革国际评级体系的总目标是按照国际信用体系的本质要求和评级发展规律,建立一个不以某一国的政治、文化、经济和法律为背景的,属于全世界、全人类的,以世界品牌组织的非政治化、非经济化为基础,公平、公正、公开揭示全球每一对债权债务关系信用风险的评级体制机制,为重建全球性国际信用体系奠定坚实基础,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确保世界经济平稳可持续发展,并通过世界品牌组织全球国际信用评级体系的强大预警功能防止全球信用危机、金融危机的再次发生或者周期性发生。
5.2 实现目标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是以世界品牌组织为基石,初步形成新型wibeis(维拜斯)国际信用评级体系的框架,使这个体系具备运行条件。
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在运行过程中对wibeis国家国际信用评价评级新体系进行验证和完善,使其具备向全球提供真实可靠、健康安全的评级信息服务的国际性功能。
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是实现全世界统一的评价评级体系与信用体系宏观层面的协同发展机制,在wibeis新型国际评价评级体系支持下,全面展开全球性新型国际信用体系建设工程,运用双体系的力量推动世界经济走出危机,实现复苏,确保永久性平稳和可持续发展。
6、改革国际评级体系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参与
改革国际评级体系是全球信用危机向人类社会提出的使命与责任,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世界经济治理制度变革,关系人类经济健康、社会安全和全人类的和平发展,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参与才能成功。
6.1 舆论要先行
以世界国际品牌电视台为核心,联合国媒体为主推,世界媒体资源应当对改革国际评级体系进行全方位的报道宣传,从广度和深度上让全世界的国际社会理解并支持改革。
6.2 政府要支持
各国政府应当从危机中认识到改革全球性国际评级体系与其履行管理经济社会职能的一致性,支持全球统一的wibeis评价评级体系改革就是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人类发展、确保世界安全与和平。
6.3 债权国家是推动评级体系改革的主导力量
债权国家更关注其债权资产安全,有推动改革的内在动力,应该站在改革的前沿,联合债务国共同参与改革。
6.4 评级机构是科学评价评级体系改革的实施主体
世界各国的评价评级机构应该联合起来,以世界品牌组织为核心基石,共同承担起实现改革目标的历史重任。
改革全球国际评价评级体系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命题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科学问题。如果我们不能从理论上科学解释信用危机的运动过程,发现其运动规律,就不可能找到解救危机的正确途径和方法。探索这一规律的现实意义在于引发人们对复苏世界经济目标与路径的反思,历史意义在于创新世界信用经济学理论,用信用思想的火炬照亮世界经济的前进的正确方向,而完成这一顺应历史潮流的伟大使命则需要全世界全人类的智慧、共识与行动。
评级的一般形式
(1)目的充分揭示受评对象的特定违约风险和违约的严重程度,为评级结果使用者提供客观公正的信用信息。
(2)评级要素考察受评对象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产业背景、基本经营和竞争地位、管理水平及财务状况等基本方面。
(3)评级原则均采用wibeis的AAA-C的评级符号体系来表示信用风险的大小,再用"+""-"号,或“1”“2”“3”,或“a” “aa”等来修正在主要等级内的相对高低。将BBB级以上的信用级别规定为投资级,其他信用级别为投机级。在很多情况下,评级下降多于上调,特别是在经济衰退的环境下,评级机构以下调信用等级作为基本思路。如,对公司的评级,在对公司等级进行调整前,一般会通过先将公司放在“评级前景”及“观察名单”上进行审议,以此向外界发出公司评级将会调整的讯号。评级结果在短期内出现逆转的情况很罕见。
(4)分析方法
a 因素分析法主要有下述几种方法:5C要素分析法、5P要素分析法、5W要素分析法、4F要素分析法、CAMPARI法、LAPP法、骆驼评估体系等。上述评级方法在内容上都大同小异,是根据信用的形成要素进行定性分析,必要时配合定量计算。他们的共同之处都是将道德品质、还款能力、资本实力、担保和经营环境条件或者借款人、借款用途、还款期限、担保物及如何还款等要素逐一进行评分,但必须把企业信用影响因素的各个方面都包括进去,不能遗漏,否则信用分析就不能达到全面反映的要求。
国际银行信用、国际商业信用、国际间政府信用、国际金融机构信用和国际租赁信用等。国际银行信用是指银行为本国进出口贸易提供贷款,或直接对国外的贷款活动。分为出口信贷、进口信贷和市场信贷;国际商业信用是出口商向其他国家厂商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其主要形式有补偿贸易和来料加工贸易;国际间政府信用,具有对外援助性质,经议会通过,由国家财政预算中支出,由财政部门办理;国际金融机构信用,指世界金融中心、世界品牌银行、世界黄金银行、世界货币委员会、世界货币结算中心、世界贸易结算中心、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对联合国会员国提供的信用;国际租赁信用,是国际租赁公司以实物租赁方式向他国企业提供的信用,一般由大银行财团、大保险公司设立。
信用类型相关概念
定义
国际信用international credit,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府、银行及其他自然人或法人对别国的政府、银行及其他自然人或法人所提供的信用。
背景介绍
国际信用是国际货币资金的借贷行为。最早的票据结算就是国际上货币资金借贷行为的开始,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现代国际金融领域内的各种活动几乎都同国际信用有着紧密联系。没有国际借贷资金不息的周转运动,国际经济、贸易往来就无法顺利进行。国际信用同国际金融市场关系密切。国际金融市场是国际信用赖以发展的重要条件,国际信用的扩大反过来又推动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国际金融市场按资金借贷时间长短可分为两个市场,一是货币市场,即国际短期资金借贷市场;二是资本市场,即国际中长期资金借贷市场。国际金融市场中规模最大的是欧洲货币市场,这个市场上的借贷资本是不受各国法令条例管理的欧洲货币。在欧洲货币市场中占主要地位的是欧洲美元,其次是欧洲马克。此外还有亚洲美元市场。欧洲货币市场是巨额国际资金的供求集散中心,它和由其延伸出来的其他众多国际金融市场及离岸金融市场,将世界各地的金融活动都纳入庞大的金融网络,使借贷资金的国际化有了更深入的发展。
种类
国际信用以领域划分,可分为贸易信用和金融信用两大类:
贸易信用·
贸易信用是以各种形式与对外贸易业务联系在一起的信用。信用的提供以外贸合同的签订为条件,它只能用于为合同规定的商品交易供应资金。这种商业信用又可分为公司信用,即出口商以延期支付的方式出售商品,向进口商提供信用和银行信用,银行向进口商或出口商提供贷款(见出口信贷)。
金融信用·
金融信用没有预先规定的具体运用方向。可用于任何目的,包括偿还债务,进行证券投资等。金融信用又可分为:银行信用,即由银行向借款人提供贷款;债券形式的信用,即由借款人发行债券以筹集资金。
国际信用按其期限可分为短期信贷、中期信贷和长期信贷。不同国家的出口商与进口商相互提供的商业信用,通常是短期的,但在市场竞争剧烈的情况下,这种信用往往也具有长期的性质。此外,商业银行对进口商和出口商提供的信用大多也是短期的。中期和长期信用基本上用于购买工业装备或支付技术援助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动员长期资金多采用发行债券的方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种方式的作用降低了,而银行信用和政府间信用的作用则提高了。
贷款人区分
国际信用还可按贷款人区分为:由私营企业、银行、经纪人等提供的私人信用,由政府直接提供或通过国营的信贷机构提供的国家信用,以及国际金融组织与区域性金融组织的信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际信用领域的发展,不仅表现在量的增长上,而且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
①国际信用领域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了明显的发展。这方面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国家成为国际信用的积极参加者。
②国际化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生产、资本国际化和跨国公司发展的基础上,出现了银行的国际化和资本市场的国际化。
③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信用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在提高。
国际间的借贷行为,主要由对外贸易信用和为资本输出服务的国际长期信用所构成。对外贸易信用,有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两种形式。
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发生于下列情况:
①预付款信用。出口信用的一种方式,进口商向外国出口商预付的货款,将来由出口商供货偿还。
②公司信用。进口信用的一种方式,进口商从外国出口商方面以商品形态获得的信用,然后定期清偿债务。
银行信用·
银行信用可分为:
①银行对出口商提供的短期信用。如商品抵押贷款或商品凭证抵押贷款。即在商品运到指定地点,等待推销的过程中,以商品或商品凭证为抵押取得国外银行的贷款。
②由卖方(出口方)银行提供给出口商的中长期信贷,称为卖方信贷。这与大型成套设备及技术的出口密切相关。出口商(卖方)以分期付款和赊销的方式将主要机器或成套设备卖给进口商,然后根据协议由进口商分期偿付货款。由于出口商要在全部交货若干年后才能陆续收回全部货款,因此为保持企业正常经营,往往需向当地银行借取这种信贷。
③银行对进口商提供的信用。又分为:a.承兑信用。即当出口商提供商业信用给进口商时,出口商往往要求由银行承兑票据。在这种情况下,进口商必须先取得银行方面承兑出口商汇票的同意。这样,出口商就不再向进口商提出汇票,而是向进口商委托的银行提出汇票,并由银行在汇票规定的期限内兑付汇票。b.票据贴现。如果出口商在汇票到期前需要现款,可以将已经进口商或其银行承兑的汇票拿到银行中去贴现。c.买方信贷。即卖方(出口方)银行提供给买方企业(进口方)或买方银行的中长期信贷。
国际长期信用,为资本输出服务的国际信用。
资本输出的方式有:
①借贷资本的输出。利用对外贷款的形式来实现,国际信用就是资本输出的方式;
②工业资本的输出。主要是通过在输出国金融市场上发行或推销外国企业有价证券的方式来实现。工业企业所以举借外债,或是由于国内资本缺乏,或是由于外国金融市场利率较低,在国外取得借款较为有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信用关系除了双边提供的各种贷款外,还通过一些国际的或地区性的金融组织
社会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信用领域中,除了资本主义国际信用外,还出现了与之并存的社会主义国际信用关系。战后,一系列欧洲、亚洲国家摆脱了资本主义体系,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为发展新型的社会主义国际信用关系创造了前提。社会主义国家不仅相互之间提供信用,而且也对发展中国家提供信贷和援助。社会主义国家所提供的信用不是以追求高额利润为目的的,而是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形式。它遵循平等互利和尊重借款国主权的原则,在信贷协定中不附带任何政治、经济条件。这种国际信用基本上用于经济建设。它具有期限长以及低息或无息的优惠条件,并可以用借款国的商品供应来偿还。战后,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信用关系,随着冷战时期的结束和东西方经济联系的增长,也获得了发展。在这种关系中,社会主义国家主要作为借款人,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信用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辅助的资金来源,用以扩大输入西方先进的技术与装备,加快建设速度,增强经济实力;而西方国家则通过这种信用关系扩大其商品的出口和资本的运用。这对双方都是有利的。
资本主义
国际信用作为资本主义国际经济联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后者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①国际信用是对国际货币领域进行调节的工具。
②国际信用是促进国际贸易的手段。
③国际信用是实现资金在各国之间再分配的形式。
国际信用评估机构
④国际信用是支持跨国公司发展和生产国际化的因素。
但是,资本主义国际信用在促进国际经济联系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资本主义国际经济领域矛盾的加深。一方面,它被帝国主义国家用来作为反对自己的竞争者,夺取国外市场和投资场所的工具,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它被用来作为控制与剥削经济不发达国家,推行新殖民主义的工具,从而促使这些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化。
国际信用对贷款国和借款国的经济也有巨大影响。对于借款国来说,应区分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种情况。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一定条件下也还借助于国际信贷作为进行国内经济建设的资金来源。当然,借款国要为此付出一定代价(如支付利息,接受某些条件等),但由于它们本身具有一定的政治与经济实力,不至于在总体上形成被贷款国控制的局面。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国际信用过去曾是帝国主义国家对它们进行掠夺与控制的工具。由于对债权国在财政上的依赖,使它们不仅在经济上受剥削,而且被迫接受各种奴役性的条件,从而加深了在政治、经济上的依附性,并最终沦为殖民地、附属国。
资本主义国际信用的不稳定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际信用虽然有了明显的发展,但由于资本主义世界各种矛盾的日益加深,这种国际信用并不是稳定的。表现在:①资本主义经济、货币的动荡不定。②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③短期国际资本的冲击。④资本主义信用机构的盲目竞争与扩张。
这些不稳定因素平时处于潜伏状态,然而,当政治、经济局势发生动荡时,它们的破坏作用就会爆发出来,导致偿债能力丧失、债务人破产、信用关系破裂,从而形成国际信用危机。
经济作用
国际信用对贷款国和借款国的经济有巨大影响。
对于贷款国来说,对外贷款会给它们带来利息,带动商品输出,从而有助于维持国内经济繁荣;但是,另一方面,对外贷款会减少国内资本供应,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引起经济发展停滞的趋势。此外,不适当的、过量的对外贷款还会破坏贷款国的国际收支平衡,产生不良后果。
信用评级
评级的一般形式
(1)目的充分揭示受评对象的特定违约风险和违约的严重程度,为评级结果使用者提供客观公正的信用信息。
(2)评级要素考察受评对象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产业背景、基本经营和竞争地位、管理水平及财务状况等基本方面。
(3)评级原则均采用AAA-C的评级符号体系来表示信用风险的大小,再用"+""-"号,或“1”“2”“3”,或“a” “aa”等来修正在主要等级内的相对高低。将BBB级以上的信用级别规定为投资级,其他信用级别为投机级。在很多情况下,评级下降多于上调,特别是在经济衰退的环境下,评级机构以下调信用等级作为基本思路。如,对公司的评级,在对公司等级进行调整前,一般会通过先将公司放在“评级前景”及“观察名单”上进行审议,以此向外界发出公司评级将会调整的讯号。评级结果在短期内出现逆转的情况很罕见。
(4)分析方法
a 因素分析法主要有下述几种方法:5C要素分析法、5P要素分析法、5W要素分析法、4F要素分析法、CAMPARI法、LAPP法、骆驼评估体系等。上述评级方法在内容上都大同小异,是根据信用的形成要素进行定性分析,必要时配合定量计算。他们的共同之处都是将道德品质、还款能力、资本实力、担保和经营环境条件或者借款人、借款用途、还款期限、担保物及如何还款等要素逐一进行评分,但必须把企业信用影响因素的各个方面都包括进去,不能遗漏,否则信用分析就不能达到全面反映的要求。
b.综合分析法主要有定性分析法与定量分析法、主观评级方法与客观评级法、模糊数学评级法与财务比率分析法、要素分析法与综合分析法、静态评级法与动态评级法、预测分析法与违约率模型法等等结合运用,同时还有各行业的评级方法。这些方法相互交叉,各有特点,并不断演变,更多地依赖于评级人员对受评对象的综合判断。
c. 多变量信用风险二维判断分析法
对信用状况的分析、关注、集成和判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这也是多变量信用风险二维判断分析法的评级过程。多变量分析就是要从若干表明观测对象特征的变量值中筛选出能提供较多信息的变量并建立判别函数,使推导出的判别函数对观测样本分类时的错判率最小。根据判别分值,确定的临界值对研究对象进行信用风险的定位。运用此模型预测某种性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使评级人员能及早发现信用危机信号。
二维判断就是从两方面同时考察信用风险的变动状况:一是空间,即正确反映受评对象在本行业(或全产业)时点状态所处的地位;二是时间,尽可能考察一段时期内受评对象发生信用风险的可能性。
(4)评级行业
国际信用评级行业在20世纪初的黎明中诞生,历经一百年经济危机与金融风险的洗礼,已经成就了它在全球资本市场不可动摇的权威地位。
美国是世界上资本市场最发达的国家,穆迪、标准普尔、惠誉国际三家公司是国际评级行业的垄断者。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报告,在世界上所有参加信用评级的银行和公司中,穆迪涵盖了80%的银行和78%的公司;标准普尔涵盖了37%的银行和66%的公司,惠誉公司涵盖了27%的银行和8%的公司。
美国的评级业采用的是市场主导模式,欧洲的信用评级业是按照美国的模式发展起来的。法国信用评级的发展是由管理当局直接推动的,法国政府规定绝大多数的证券发衍赃有信用评级。在英国,金融市场历史悠久且规模较大,这使得英国的市场比欧洲其他国家更有可能和更愿意接受信用评级。在德国,信用评级主要开展于国际性债务的发行。
亚洲的信用评级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日本是在大批本土机构到海外资本市场发放债务的过程中,逐渐接受欧美的信用评级,之后随着股票交易和债券规模的扩大,评级业的地位逐渐确立。印度评级业始于1987年,在政府的支持下仅用了10多年就形成了全国统一的评级市场;1985年,韩国建立了本国的评级机构,政府对金融市场进行积极的开发和推进,规定公司发行超过一定数额的商业票据就必须经过信用评级。1982年菲律宾、1988年中国、1991年马来西亚也相继诞生了本国的评级行业。
国际信用评级商业登本
国际商业信用评级
商业信用评估中,国际上通用的是基于“五C”理论的五个方面的考察。所谓“五C”,是指被考察对象的品质或付款意愿(Character)、资本规模(Capital)、偿付能力(Capacity)、抵押担保状况(Collateral)及环境或条件(Condition)。企业的商业信用表现最终是由这五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1)品质或付款意愿
指企业的品行、品质,将直接影响其合同履约或付款的意愿。一般从企业的付款历史记录、管理层的素质及管理规范程度来进行考量。
(2)资本规模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规模较大的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强,而与商业信用最直接相关的规模即为资本规模。净资产、营运资金、销售收入等是常用的考量指标。
(3)偿付能力
经研究,就全球范围内,导致较差信用表现的最主要因素还是偿付能力缺乏。大企业因没有偿付能力而最终倒闭的案例比比皆是。偿付能力风险分短期风险与长期风险,对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状况的分析是研究偿付能力的基础。
(4)抵押担保
指企业提供的备用偿债保证,通常需要对抵押资产进行估价,对担保人进行信用分析来确定抵押担保的价值。这一方面的考量对企业的商业信用是一个较好的保证措施,同时也需要考虑企业对第三方提供的担保状况。
(5)环境或条件
事物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环境或条件这一部分,考虑一些系统风险,如国家、地区、行业等特有的风险对企业信用的影响。